南方测绘
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媒体报道
新闻详情
雪域高原的守护者
作者: 范俊劼
编辑: 任佳良
2014-04-11

雪域高原的守护者 
 
——追记因公牺牲的西藏自治区测绘院驾驶员多杰

 

    车轮停止了行进,可你的身影,分明翱翔在天空的云朵里;你的笑声,依旧回荡在广阔的高原上。你在平凡岗位兢兢业业,几十年如一日默默奉献,你无愧于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称号。你的沉默,就是祝福祖国最圣洁的哈达;你的故事,就是测绘人对这片土地爱的宣誓。

 

新华网北京分公司总编孙柏平(左)为多杰师傅妻子白央、儿子格桑颁奖。

 

    多杰是西藏自治区测绘院一名普通的驾驶员,2013年6月25日在那曲地区安多县唐古拉山火车站附近开展1:1万基础地理信息采集及成图项目野外作业时突发疾病,以身殉职。2014年1月,在农历春节和藏历新年即将到来之际,记者赴拉萨采访多杰师傅的感人事迹,在雪域高原经历了一次心灵的震撼之旅、朝圣之旅……

 

一名优秀的汽车兵

 

    1961年8月,多杰出生于日喀则地区南木林县一个普通藏族家庭。1979年底,18岁的多杰做出了一个影响一生并让他一生都为之自豪的决定——“自作主张”报名参了军,成为了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

 

    新兵训练后,他被分配到日喀则独立二营农场。1981年5月,表现突出的多杰被选调到解放军汽车第十六团教导营学习汽车驾驶,开始了长达30多年的驾驶员生涯。

 

    解放军汽车第十六团是一支有着光荣传统的英雄运输部队,他们的车辆常年行驶在路况异常艰险的世界屋脊的“天路”上,曾参加过和平解放西藏、1959年拉萨平叛、中印自卫反击战,建团60多年来有数百人将生命献给了高原运输事业。在这样一支英雄部队,多杰练就了过硬的驾驶技术和思想、工作作风,为一生的突出表现和安全驾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84年3月,多杰被提升为副班长,同年11月顺利转为正式驾驶员。1986年2月,他被调往拉萨军分区达孜县人武部任驾驶员。部队领导对他给予了高度评价,赞誉他“团结同志,执行上级指示、命令坚决,乐于吃苦,出色地完成了本职工作,从未发生任何大小事故,节约材料,模范作用好,成绩突出”。

 

    在部队任驾驶员的十多年间,多杰不仅圆满完成了大量的驾驶任务,还为部队带出了一批优秀的新驾驶员。他们中的很多人,在多年之后还与他保持着密切联系,一直都亲切地尊称他为“师傅”。由于表现突出,在部队工作期间,多杰于1985年10月入团,1988年6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曾11次受嘉奖,两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雪域高原作证。

 

投身高原测绘事业

 

    1993年4月,已是三级志愿兵的多杰结束了军旅生涯,转业到西藏自治区测绘局工作,开始了全心全意为高原测绘事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人生旅程。

 

    他把部队的优良作风带到了新的工作岗位,在平凡的岗位上任劳任怨、勤勤恳恳,默默无闻地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干出了新的业绩。20年来,他先后开过6辆车,行程100多万公里,几乎跑遍了西藏的每一个角落,没有发生一起安全责任事故,用他自己常挂在嘴上的话来说,就是“人没掉皮、车没掉漆”。2003年12月,他被评定为汽车驾驶员高级技工。

 

    关键时刻,他总能挺身而出。2004年,测绘院租用的大车坏在了野外,他连夜赶到事发地,把队员们分两批及时安全地送到了日喀则,自己则整整一天一夜没顾上吃一口饭、喝一杯水。2009年,在那曲零下24度的极端恶劣天气下,他每天比其他队员早半个小时起床预热车子,用开水将挡泥板上厚厚的泥浆一点一点慢慢化开,然后送队员们出测,在测区帮着他们扶尺立杆,片刻都闲不住。2011年5月初,局里需要派车到成都和西安去取一部分西部测图1:5万地形图成果,局领导考虑再三,把这个急难险重任务交给了多杰。经历了在泥泞陡峭的山路上连续4天的艰苦行程,他终于顺利地走过了川藏公路。在人生路不熟的内地,他辗转成都、西安两地,连续10天急行军,行程7000公里,安全、及时地完成了任务。

 

    根据西藏自治区的有关规定,到2012年多杰已经符合了提前退休条件。经过深思熟虑,他于当年的8月6日向组织上提出了提前退休申请。和一般这类申请的寥寥数字不同,他回顾了自己的平凡而不普通的人生,深情地写道:“在这30多年的汽车驾驶员生涯中,本人始终以做一名优秀的汽车驾驶员为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处处把安全行车无事故放在首位,勤勤恳恳,踏踏实实,任劳任怨,认真履行着一名汽车驾驶员的职责。30多年的风风雨雨,本人把青春无私地奉献给了汽车驾驶员这一光荣的职业,工作上不仅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认可与好评,也得到了同事们的赞誉,这是自己工作一生以来最大的成绩,也是一辈子最欣慰的事。”

 

    早在转业当年的年底,他就被评为西藏自治区计划经济委员会系统先进工作者。1993年、1996年、2005年、2008年、2009年、2012年,他先后6次被西藏自治区测绘局评为年度先进工作者,2008年、2009年、2012年被评为自治区国土资源厅系统年度先进工作者。2011年,在建党90周年之际,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隆重表彰先进,20人被评为全国测绘地理信息系统创先争优活动优秀共产党员,多杰是获此殊荣的党员之一。

 

忘我工作献出生命

 

    1996年西藏自治区测绘院成立时,他于同年7月起转到该院工作。该院是西藏自治区唯一的省级基础测绘专业队伍,也是西藏自治区唯一的甲级测绘资质单位,外业生产任务繁重,工作条件极为艰苦。特别是近年来,测绘局的老司机一个接一个退休,又难以及时调来新驾驶员,多杰肩上的担子就更重了。每年除了出测任务,还有紧张的接待工作,忙得他团团转,可他任劳任怨,从没喊过一句苦、叫过一声累。

 

    多杰平时身体健康,感冒都很少得,他常常自豪地说自己是“国防身体”,工作起来不要命,50多岁了干起活来还像个小伙子。但毕竟岁月不饶人。2013年5月,他参加了拉萨市地理国情普查外业调查任务。一次出车回来后,他第一次向家人说起自己觉得很疲惫。当妻子劝他趁机好好休息时,他却说:单位就我一个司机,无论如何也不能抛开工作任务,不能只顾自己。到了单位,他没有向任何人提及这件事,而是马上忘我地投入到了工作中去。

 

    2013年6月初,测绘院领受了1:1万基础地理信息采集及成图项目任务。该项目是西藏自治区基础测绘“十二五”规划的核心项目。能够掌握1:1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采集及成图技术,也标志着西藏测绘技术能力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该项目区域在北起青藏两省区交界线、南至安多县境内青藏公路通往岗尼乡的乡镇公路、东至青藏公路、西至青藏铁路的约140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雪域高原,工作条件十分艰苦。项目外业的主要任务是在该区域内完成12个E级GPS像控点的选点和观测任务,为下一步室内进行卫星影像图的立体采集和编辑奠定基础。

 

    任务一下达,多杰就主动请战,单位领导有意让他休息休息,他坚定地说:“这次的任务是攻坚战,只要是为西藏测绘事业的发展和进步,累一点不算啥,干好项目打个漂亮仗才是最重要的。”

 

    6月17日,多杰和项目组其他5人一起来到测区。和多杰一起出测的是测绘院近几年招来的几个年轻大学生,这是多杰与第四代西藏测绘人一起出测了。几十年来,他和一代一代的测绘技术人员踏遍了自治区的山山水水,在艰苦的野外工作中与一代又一代的测绘外业队员同甘苦共患难,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他一直把这些刚刚毕业没几年的年轻人当成自己的孩子。19日项目正式实施,一位测绘院负责人与多杰通电话,多杰就说:“有我在,这帮孩子的安全尽管放心。”没想到,这成了院领导与他最后一次通话。

 

    25日,项目组分成了3个作业小组,其中多杰和外业队员张潘、索朗江村及一名当地向导一组,主要任务是到海拔5200多米的4号点开展GPS观测。

 

    中午12时,多杰将人送到距离4号点最近的一条小河边上。按照测绘外业作业规程和项目组长的安排,多杰作为驾驶员已经完成任务,可以就地等候作业队员完成任务后返回。然而,他看队员们都比较年轻,就主动说:“山里可能有熊或狼,你们缺少经验,我陪着你们上山比较安全。”就这样,他不顾疲劳,像以往常做的那样,主动扛起测绘仪器设备趟过冰冷的河水,和队员们一起走过4公里左右的山路到4号点观测。16时10分左右,他们完成了观测任务,多杰和队员们有说有笑地开始返回。刚走到一半,他突然感到胸口剧烈疼痛,稍事休息后走走停停,疼痛一直没有太多缓解。到小河边后,队员要背他过河,但他仍然忍着剧痛坚持自己涉水过河。18时左右,多杰由向导搀扶着过河后,突然跪倒在岸边失去了知觉,几乎是在一瞬间就停止了心跳。

 

    之后,尽管同组队员和接到作业组求救的当地警务人员、安多县人民医院的医生想尽了一切办法,也已经无济于事。多杰师傅在忘我的工作中,为了他所热爱的事业和同志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这一年,正好是他投身高原测绘事业20周年。

 

    6月26日,多杰师傅的遗体运回拉萨。多杰因公牺牲后,西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党组书记嘎玛仁青代表厅党组专程到多杰家悼念死者、慰问家属,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自治区测绘局局长王维拉组织召开紧急会议安排善后事宜,并亲自到堆龙德清县迎接遗体返回拉萨。

 

    英雄殉国,天地同悲。6月28日凌晨5点,多杰师傅遗体出殡。西藏自治区测绘局全体干部职工、在拉萨的离退休人员及测绘院外聘职工冒着大雨,自发地来到多杰家,悲痛地与他作最后的告别……

 

纯朴的笑容。

 

饱含大爱编织和谐

 

    多杰师傅没有多少文化,在单位只是一个普通的驾驶员,一生中也没有做出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他所表现出来的敬业、智慧和深情大爱却长久地感动着每一个人。

 

    他深爱着高原测绘事业。他几乎从没说过什么豪言壮语,却把对事业的热爱转化为日常出车、出测的每一个行动。作为测绘院生产能力不断进步的一名亲历者和见证者,多杰对测绘院的发展和进步打心眼儿里感到高兴,他总是鼓励一线的技术人员说:“别人能做的,我们也一定能做,而且会做得更好!”

 

    他深爱着自己的工作。“人不掉皮、车不掉漆”是他最大的追求。在西藏自治区测绘局,上上下下都亲切地称他为多杰师傅,这不仅是一种尊称,同时也饱含了对他的肯定和赞誉。

 

    他深爱着自己的同事。平时,每当大家围坐在一起拉家常的时候,他总是先站着,问他为什么不坐下,他总是憨憨地说起他的另一个经典语录:“嘿嘿,我喜欢站着坐。”其实他是怕凳子不够,先让给他人坐。在采访中,测绘院院长次仁旺堆告诉记者,作为住对门的邻居,他们二人十几年来一起出测、一起归来,可以说是出双入对、并肩战斗。多杰去世后,他也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中,直到现在还经常梦见多杰师傅。和他最后一起出测的藏族小伙儿索朗江村告诉记者,多杰师傅牺牲后,自己一个多月没有一天是能睡好的。

 

    他深爱着自己的爱车。按照他自己的话说,车是自己的“第三个孩子”,是有灵性的,你真心对它好,它也会真心回报你。在他的悉心呵护下,他手中的那辆丰田越野车行驶里程近30万公里,仍然车漆光洁如新,发动机动力充沛,整车状况良好。他平时开车极为小心,在野外凹凸不平的路上,即使偶尔由于路况实在糟糕而刮到了底盘或是别的地方,他都会非常心痛,仿佛是自己的孩子哪里磕了碰了,一定要下车仔细地检查一遍又一遍。测绘院的职工都知道,坐多杰师傅的车,门要轻开轻关,仪器设备特别是脚架一定要捆好包好、小心装卸,不然多杰师傅一定会严厉批评。他绝不容忍任何人对他的“第三个孩子”可能造成的任何一点伤害。在出车的空闲时间里,他总会忙个不停,仔细地擦干净车子的每一个地方,按照他自己的话说:“我的车每天都要像新车一样漂亮!”

 

    他努力让每一个乘车人得到安全和快乐。对于驾驶员来说,安全是头等大事。在山高路险的西藏,他始终把安全放在首位,无论是春夏秋冬还是刮风下雪,他都始终牢记一句话:“千重要,万重要,安全行驶最重要。”在他来局里工作还没多久时,局里在考虑一辆新越野车的驾驶员人选时,没有安排比他驾龄更长的老师傅,而是直接安排给了他。那是因为他比别人更爱护车,行车更安全。每年局里安排接待测绘地理信息系统的来宾时,也总会把他作为第一人选,甚至常常把他专门从野外测区叫回来完成接待任务。他总是把这样一句话挂在嘴边:“车是我的第三个孩子,而开心是我的爱好。”他把车当作家人一样爱护,把行车安全当作珍爱生命一样重视,用对工作和生活的乐观豁达感染每一个坐在车上的人。因此,无论是出差,还是出测,大家都希望坐他的车,喜欢坐他的车,大家一致认为:坐多杰师傅的车,安全又开心。偶尔也有些年轻人嫌他开车慢,对此他总会说:与其心惊胆战地早到10分钟,不如安全顺利地到达目的地,并让车子为单位多服务两年。

 

    他深爱着自己的家人。他靠着不高的工资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自己省吃俭用,连家里的地板、沙发等都是单位淘汰以后价拨的。他和妻子含辛茹苦把两个儿子都拉扯成人,牺牲前两个孩子都顺利考入公务员队伍。他出门在外时刻惦念着自己的亲人,无论测区有多远、自己有多累,都要打电话回家报个平安,以免家人担心。多杰师傅去世半年多之后,在记者采访他的妻子白央时,她未曾开口双泪长流,和丈夫的深厚感情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不禁落泪。她深情地说:“他是一个非常能吃苦的好丈夫,对小孩是一个很负责的父亲。”

 

    他是一个有原则的人。作为一名藏族同志,一名老兵、老测绘工作者、老党员,他在工作中始终能够团结群众、关心群众,在反对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的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旗帜鲜明。他与人为善,但不是老好人,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原则。一次,一位地方领导干部坐他的车,对他指手划脚,让他无法专心驾驶,他为了行车安全,正色道:“下了车你是领导,上了车我是领导。”

 

    他追求上进、热爱学习。他读书不多,汉字识字较少,但这并没有成为他放松学习的理由。在他的车里总有一个本子,每当局里组织学习后,他就会在那个小小的本子上密密麻麻地记上一些所思所想和收获体会,虽然字迹歪歪扭扭,但他总是认认真真地用心去记。

 

    他是一个有着极高道德标准的人。开车在路上,只要时间、工作允许,他总是主动和路边的群众搭讪,一有需要就把他们捎上一段。一次,他在去往阿里地区执行任务的途中,发现一位内地独自来西藏徒步旅行的女驴友倒在路旁、不省人事,他主动及时把她送到最近的医院,看到她苏醒过来、脱离危险后才离开。

 

    他是一位有着大智慧、细心编织着和谐的人。自治区测绘局副局长扎西多吉告诉记者,多杰师傅文化不高,汉语说得常常不太通顺,但话语极富哲理、让人深思,他常常巧妙地运用藏语和汉语的谐音说出一些幽默有趣而又意味深长的话。他在野外要过河时,一定要先在河边使劲地鸣笛。同事们不解,他解释说,河里有很多鱼,不想车子惊扰或是压死它们。这令人不禁想到一生严守戒律、悲天悯人的弘一法师,他生前每次在坐藤椅之前总是先摇一下,以免藏身其中的小虫被压着。他没有太多文化,却有着与天地万物和谐相处的大智慧。

 

    在他心目中满是事业、他人、天地万物,大半辈子辛辛苦苦、忙忙碌碌,却唯独一直把自己放在一个最最次要的位置。他去世前,单位的领导和同事们都觉得他为单位、为家庭辛苦了一辈子,到了该享享清福的时候了,他自己也这样想过。他在单位、在家里都说过,等他退休了,要带爱人和孩子到处去旅游,看一看祖国的大好河山、无限美景。他的儿子和儿媳也已经给他买好了车,等着他回来后能带妻子到北京天安门看一看。在最后一次出测前,他执意安排了一顿团圆饭,并对妻子许下了这样的诺言:“这是我最后一次出野外,回来后一定陪你去到处旅游。”谁也没有想到,这最后一次出测竟成了永别,许下的诺言也永远成为了一个美好的梦……

 

    多杰师傅是维护民族团结、进步和单位和谐稳定良好局面的优秀楷模,是爱岗敬业、默默奉献、扎实推进西藏持续快速发展的优秀代表,是西藏测绘工作者践行“热爱祖国、忠诚事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测绘精神的先进典型。他用生命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忠诚,把自己永远地献给了西藏测绘事业,献给了这片神圣的雪域高原!

 

    在藏语中,“多杰”意即“金刚”,比喻智慧之锐利、顽强、坚固,能断一切烦恼。他把自己当成一个用特殊材料做成的永不疲倦的人,把自己当成一团永不熄灭的火,当成一颗枝繁叶茂的大树,在他人需要时不停地为他们送去温暖、遮荫纳凉,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正可谓“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在雪域高原,多杰师傅用一生守护了一项事业,守护了一路平安,也守护了一方净土、一份和谐。他用平凡的人生和无价的生命,为我们树立起了一座精神的丰碑!

上一篇:刘彬 地图爱好者的绘梦征途下一篇:用智慧和汗水诠释测绘精神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