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上新台阶丨建筑遗产数字化保护专业委员会成立,南方测绘担任重要职务
作者: south
编辑: 蔡奕霖
2022-01-17
浏览量: 2820

经过近一年时间的积极筹备,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建筑遗产数字化保护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成立大会近日在上海召开。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顾问、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文物局原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中国国家委员会原主席张柏,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常务副秘书长、常务理事杨东生,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上海建工四建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总工程师张铭等40余位专委会委员和专家齐聚一堂,为建筑数字化保护建言献策。



专委会汇集了勘察、测绘、开发、设计、施工、高校及科研院所等12家相关单位和业内50位专家、学者。同时,大会选出专委会理事38名、常务理事11名及领导班子成员10名,南方测绘上海分公司总经理袁大伟当选专委会副秘书长。



南方测绘上海分公司总经理袁大伟当选专委会副秘书长


建筑遗产保护的意义已无需多言,社会的进步有赖于从过去尤其是从传统的文化遗产里体现出来的真理中汲取营养,历史建筑遗产是摸得到的文明信物,对其进行保护就是为了今天和未来的进步与发展,意味着技术的传承与文明的延续,同样意味着人类自身价值的递进。

近年来,我国建筑遗产保护不仅受到行业主管部门的重视,更是逐渐成为社会共识。将历史建筑纳入规划管理,保护历史建筑的真实性,实现历史建筑遗产的永续利用,离不开先进的数字化技术作为支撑。

目前,建筑遗产保护的专业人才奇缺,我国历史建筑保护多采取维持现状的保护方式。因此在历史建筑修复技术进一步完善前,尽可能多地保存历史建筑原貌、细节成为当下历史建筑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


三维激光测量还原历史建筑细节


南方测绘深耕地理信息行业数十年,在建筑、考古、历史文物建档等领域拥有十余年的技术沉淀。为整合梳理历史建筑建档工作经验,南方测绘在上海建立了历史建筑保护研究院,自此,历史建筑测绘项目专业化、标准化上了一个新台阶。



南方测绘历史建筑保护研究院多年发展:现拥有接近20套三维激光扫描地面站,5套手持三维扫描仪,20架专业航测无人机,5套专业古建筑扫描升降云台,专业拍摄相机多部,近80名内外业技术人员,50台专业绘图工作站,为大宗项目实施提供支撑。



在历史建筑测量过程中,南方测绘大量应用低空摄影测量、三维激光测量、室内定位导航等新兴测绘技术装备,提高了历史建筑数据采集的效率和质量;在数据处理和应用方面,南方测绘自主研发的软件平台让测量成果入库更便捷,通过三维建模打造的线上数字博物馆更是赋予历史建筑新的生命活力;在历史建筑保护方面,应用高精度自动监测技术把握历史建筑的脉搏,为历史建筑安全保驾护航。


南方测绘历史建筑测绘服务内容

高精度、全面性的历史建筑数据采集;

平立剖及高难度大样图绘制;

测绘建档成册以及成果入库;

三维模型制作(倾斜模型、3D MDX模型、BIM模型);

室内外三维实景VR模型建立;

历史建筑智能监测和检测服务;

历史建筑数字化管理系统;

历史建筑宣传品制作……


历史建筑建模


为更好地服务建筑遗产保护,南方测绘培养了百余名专业技术人员,遍布全国的30余家省级分公司和100余家地市级分公司能够及时响应,为历史建筑保护提供快速的本地化服务,这一优势在一些大宗历史测绘建档项目中充分体现。



浙江300栋历史建筑建档


面对紧张的项目工期和艰巨的任务,南方测绘项目团队投入五组外业人员、五台三维激光测量设备,五套无人机航测系统。45天完成外业扫描。



福建128栋历史建筑测绘建档



该项目有69栋是沿街的商铺、59栋是分布较为零散的宗祠及居民楼。南方测绘项目外业投入四组人员,四台设备,两部车辆,40天完成全部建筑的外业采集工作。



上海180栋历史建筑测绘建档


项目位于上海市黄浦区、静安区,历史建筑数量多,结构复杂,项目团队综合运用倾斜摄影测量和三维激光扫描测量技术,既还原了建筑细节又保证了项目实施进度。


九江60栋历史建筑测绘建档


本项目中的古建筑较为脆弱,入户采集难,因此采用三维激光进行非接触测量。项目工作强度较大,且工期紧张,南方测绘投入两组外业人员和设备,两组内业人员配合处理数据,30天完成了外业数据采集,60天完成内业数据处理,最终顺利交付成果。

当选专委会副秘书长单位,将是一个崭新的起点,未来南方测绘将再接再厉为建筑遗产数字化保护工作添砖加瓦。

上一篇:新业态 新挑战 新发展丨南方测绘集团总部2021年会举行 下一篇:南方普适型地灾监测设备获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技术指导中心认可
返回列表